Planet Speakeasy public
[search 0]
Mai Mult
Download the App!
show episodes
 
Loading …
show series
 
本期行星酒馆是一场坦白局。对谈的嘉宾是纪录片导演Chen Siyi。 两年前,Siyi的作品《我们在黑夜的海上》(Dear Mother, I Meant to Write about Death)在釜山电影节首映。她在电影中细腻地记录了母亲在患癌之后所经历的种种,以及母女在代际与生死之间的幽微时刻,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和纪录片单元的特别提及奖。 但是——今天我们不是来聊纪录片的。我们从彼此的猫开始聊,其实真正想讨论的,是成长在某个特定语境和时代的两个人,在亲密关系中遇到的一些创伤。 聊着聊着,我们发现,虽然这些经历可能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但每一次跟这些创伤纠缠的背后,都是一个个凝视真实自己的时刻。 如果你最近也经历了一些人生和情感上的低潮,也希望这一期节目,能给你带来一些创伤之上的联结吧。…
  continue reading
 
猝不及防地进入了三十五岁。 在三十五岁的第一天,一个非常私人的人生节点上,我打算录制一集播客番外来记录自己的状态与心绪。由于人类嘉宾的突发状况,TA的责任则由人工智能所取代。这样特殊的日子里,我很好奇,一个由人类的文字和知识所训练出来的大语言模型,会如何「看待」生存,衰老,以及人生的意义感? 由于采访嘉宾是大语言模型的关系,请大家谨慎斟酌对话其中的人工智能的「观点」与「建议」。 与其观察AI具体说了什么,更有意思反而是与AI嘉宾之间的互动模式与对话磨合。在聊天的过程中,GPT需要不断地被校正、回拉、才能避免TA机械地重复我的观点和想法。但与此同时,TA却又是一个很好的聆听者,能够准确地复述和提炼我漫无边际的闲谈。 而在播客的结尾,我让GPT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TA说,TA叫做「Echo」(回…
  continue reading
 
朋友Xinyi是云南人,她这个夏天回到了西双版纳,参加了一位亲戚的葬礼。 这场葬礼非常特殊:它发生在一个多民族杂居地,也牵引出一个云南家庭近一个世纪的浮沉。这集播客,一方面想保存一点私人而很珍贵的口述史,另一方面,作为两个活在不同世界之间,又在所谓“文明边陲”相逢的中年人,我们自然而然地聊起了移民、身份,甚至是人类学家James Scott那本《逃避统治的艺术》。 聊到最后才发现,思考在“边陲”、在“迁徙”中如何生活,可能聊的是当年的舅奶奶太爷爷,也说不定,聊得就是现在的我们自己。 02:35 一场帕西傣的葬礼 05:35 在聚会上,重新审视家族史的重量 07:26 迁徙、杂居,与族群的建构 11:38 作为旁观者,观察回傣的葬礼 15:00 家族史另一面的动荡与韧性 20:49 Xinyi…
  continue reading
 
「为什么几乎中国所有的健身房,最后都变成了卖卡的生意?」 这既是我对中国健身、教培、餐饮各行业近年演变的好奇,也是从业二十年的教练Leon不断思索的问题。 两年前,经历种种创伤之后,这位曾经的Nike签约教练关掉了自己上海的工作室,搬到了清迈。在过去的一年多里,他在全新的环境里从头建立自己的旅居生活,因为内卷和倦怠而能量耗尽的他,也终于找回了精力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体、过往的人生,以及自己在时代中的挣扎和纠结。 而我们的这段即兴对谈,既宏大又私人——它既关于中国过去二十年健身行业(乃至整个服务业)的起落流变,也关于一个普通人在时代创伤中的自省与疗愈。 00:55 关掉健身房后,一个能量耗尽的健身教练 02:45 国内健身课的竞争气氛 05:00 为什么所有的健身房,最后都开始卖卡了? 06:5…
  continue reading
 
这是行星酒馆的番外更新,和OutChina电台主播Ashley一期快速聊了一下巴黎奥运开幕——聊的不是开幕本身,而是简中舆论场里再熟悉不过的、针对性小众的破防、惊诧与反感。 在这样的气氛下,我俩一拍即合:与其和人争辩、教育他人,倒不如撸起袖子紧急搭建一个彩虹同温层。我俩分享了不同光谱的视角下,我们该如何面对这种偶尔入侵的无知与恶意?如何组织和梳理自己的情绪?怎么去创建联结而不是增添撕裂? 正如上文所言,这是一个同温层间的即兴对谈,情绪多有激动凌乱之处 —— 求真不求稳。如有冒犯,请一笑置之。 This is an emergency crossover podcast between Planet Speakeasy and OutChina. In this episode, two ho…
  continue reading
 
这期行星酒馆,请来了导演范坡坡。在中文世界的同志影像领域,他的“彩虹家庭三部曲”曾引起巨大社会反响。他也是北京酷儿影展的发起者之一。2015年,他因作品《彩虹伴我心》被下架而起诉广电总局。至今看来,这场诉讼依然是中文同志权益史上非常重要的时刻。 过去这几年,坡坡搬到了柏林,在另一个语境里继续自己的创作。从创作电影长篇到导演情欲短片,柏林这座城市给了一个电影人不同的土壤、困惑和养分。而播客的这一局,聊的就是我们在异乡对生活、身份、以及性方面的实践与反思。 聊起柏林、夜生活与相关工业,本期不可避免会有性相关的用词与讨论,请大家收听时注意。 This week's guest is director Fan Popo, a prominent figure in China's LGBTQ+ ci…
  continue reading
 
Planet Speakeasy is a Chinese/English podcast discussing home and afar, and everything in between as we learn to navigate life across different worlds and contexts. This week's guest is Professor David Craig from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We crossed paths in Southeast Asia when he was in the field researching global influencers — an ar…
  continue reading
 
主播的话 A few words 行星酒馆第二季,开张喽。 本季的第一集,一个来到纽约的人,一个住在纽约的人,一个暂别纽约的人,三个人凑在一起,聊聊这座让我们爱恨交加的城市。 当然,这座城才不在乎有没有人讨论它。可对每个驻留这里长长短短的人们来说,这座城市却又那么、那么的庞大。它是憧憬,希望,窗口,港湾,又是混乱、危险、疼痛、灾厄。它有多富饶和多元,就有多拥挤和卷。它是生活里种种美好与困难的来源。它常常甚至就是生活本身。 所以这局真正聊的,还是彼此流动中的生活,是十年之间与一些城市、地方和社群所构建的联结。 如今回望,那些深深浅浅与某时某地的缘分,定睛一看 —— 嘿,仿佛还真就是我们的人生。 On the premiere episode of Planet Speakeasy Season…
  continue reading
 
今年春节,是行星酒馆陪伴大家的第一个农历新年。而今期播客,也是其第一季的最后一集(不用担心,第二季已在制作中啦~)。这期节目的对话,贯穿了四位嘉宾和我自己过去整整一年的人生。回顾这个动荡不安的兔年,也正是在记录行星酒馆播客本身——以及它的创作者、嘉宾、听众——过去一年的生活碎片。 播客在去年的诞生,缘于许多时代的偶然与必然。过去一年中文世界的朋友们,很难不生活在剧烈激荡的转折中。倘若站在今天回望宏大叙事的流向,这些萌动的变化似乎看起来理所应当。可身在洪流之中时,如何在日常里去处理时代的泥沙俱下? 所以,在播客上线的一开始,它的tagline就是这样一句话:“在离散的时代里,学着讲述离散的故事”。如今“离散”这一概念已并不再新奇:它囊括着一代代身份认同破碎,背井离乡的新旧移民,也联结着无数使用…
  continue reading
 
去年秋天在纽约见到旅居欧洲的游戏编辑、策展人杨静时,我俩意外地找到了一个共同话题:25年前的电脑游戏,明星志愿2。 这款1998年大宇资讯制作发行的养成游戏里,玩家扮演初出茅庐的新人方若绮,在虚拟的台湾演艺圈从零开始:可以当群众演员,餐厅驻唱,接不同的通告,主演电视和电影,甚至能成为影视歌三栖天后。这款游戏在当年颇具影响力,但如今的品牌和玩法都日渐式微。 杨静说,你是我见过第一个玩这款游戏的男生。 我说,你是二十年来第一个和我聊这款游戏的活人。 两个生活背景大不相同的异乡人,讶异地发现大家在游戏的维度上,我们共享了另一条清晰的成长脉络:少年时都曾在混乱无序的早期中文游戏世界摸索,也都因官媒的「电子海洛因」污名受到家庭的阻挠与压力;成年后,我们也同步见证了「电子游戏」在产业化后的变形与异化,以…
  continue reading
 
2023年九月,朋友洁平离开了亚洲,来到美国东岸,开始了在哈佛大学尼曼学者计划的交流生活。 曾是媒体主编,亦是中港台地区深耕多年的创作者与创业者。洁平从手头繁重的项目中陡然抽身,进入了一个陌生的英文语境。表面上,一切似乎都慢了下来:重新认识来自各地的朋友,从头修读大学的课程,在陌生环境里建立生活。可与此同时,她手头的工作却依然在快速地运转着,甚至在2023年末,她竟然隔着大洋,把自己台北的书店「飞地Nowhere」开到了泰国清迈。 行星酒馆2024年第一期,我们在清迈的小小民宿交换了彼此过去一年的收获与未来的愿景。在「躺平」已俨然成為時代精神的现在,谈论「勤奋」与「希冀」似乎有些格格不入。但这段对话,却给了我许多久违的希望。不论世界如何崩溃,人群被怎样冲散,也许因为我们的坚持,依然能够创造一…
  continue reading
 
The steep decline in the number of U.S. students there is just the tip of the iceberg during this dynamic shift between the world's two superpowers. The departure of foreign companies, a drop of international tourists, and the increasingly polarized discourse about foreigners all contribute to this trend, resulting in an ongoing exodus of expats fr…
  continue reading
 
这期番外录制于今年四月。 那是刚刚又开始流动起来的时候。不少朋友走出国门,认识一个疫情后的世界,和阔别多年的朋友把酒言欢,互相catch up落下的生活。一场场百感交集下来,内容大不一样,心绪却又差不多:世界和朋友似乎都没变,但却又有什么大不一样了。 有点像大梦初醒,一下床发现——脚麻了。那些被埋起来的念头、感觉和记忆触电般袭来,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原地不动,等着汹涌的心绪流过身体,再缓缓褪去。 这段对话,正是潮汐中的一朵小浪花:我和朋友H在疫情后重新相见,在一起生活的最后一天,我们聊起了中断的连接,苏醒的感觉,未来日子的流动性。甚至我们在认识了十多年后,竟然第一次,认认真真道了一个别。 (03:00) 一场接一场,聊不够的后疫情重逢 (05:08) 面对面坐在一起才知道有…
  continue reading
 
正值美国的感恩节假期,今夜的行星酒馆,我们聊起了另一个时空的久别重逢。 定居纽约的朋友小黄,和爸妈分别近四年后,终于第一次见到了他们。但这一次,不是在她自己的家,也不是在爸妈的家。他们选择了在泰国清迈异乡重逢,一起度过了难忘的一个星期。 在隔膜越来越多的世界,许多离散者都不得不认真考量是否回国、频率何如,甚至还有不少人依然决定放下故土,彻底搁置回乡的计划 —— 可与此同时,又有无数像小黄和父母这样的小团圆,在异国他乡静悄悄地发生着。 有人也许会问,既然是重逢,见到就对了,在哪里相会有那么重要吗? 可「他乡」作为一个场域,却又显得那么的与众不同:抛掉了彼此熟悉的舒适圈,亲人们又重新聚在了一起,在完全陌生的世界创造新的回忆。当然,熟悉的欢乐、脆弱、牵挂、误会、委屈、创伤,也全都一股脑地从心底里抖…
  continue reading
 
过去几年间,我们究竟与亲人失去了多少联结?而这种断裂正在怎么改变著我们? 对很多散落世界人们而言,这问题实在既尖锐又沉重。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内,我自己已经拒绝去思考这个无解的命题 —— 越是细想,越是感受到个体命运的漂泊不定。疫情刚爆发时尚只是嗟歎疾病的可怕与隔离的孤独,但随时间的推移,国内外环境如枝桠一般开始分裂出截然不同的宇宙。 航班禁令、国境封锁、层层加码,领馆关闭、反亚裔声浪、全球化脱钩……原本以为不过数月的分隔,骤然变成了一年,倏忽就到了两年,转眼坐三望四。即便如今慢慢恢复通航,还有太多的分离仍然未能聚首,甚至已然天人永隔。 就这样,思念变成了逃避,逃避变成了无奈,无奈变成了麻木 —— 而这些触感,在大部分的官方叙事和「正确的集体回忆」中,都被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 可我们的身上究竟在…
  continue reading
 
行星酒馆,上菜了~ 对离散世界的人们而言,「他乡」与「故土」的关系说起来也许抽象空泛。可放到生活里,日常真正要面对的难题,往往都是那一个: 「吃啥?」 我们与食物的关系,凝结着彼此截然不同的人生经验,也无可避免地记录了我们的离散旅途:家从何来、曾在哪里,又去到何处——落实到一日三餐,也就是一道一道菜、一顿一顿饭。在他乡真要实现心安,首先就要安抚自己的胃。 行星酒馆这期吃货局,请到了两个在不同地方品尝美食、创造美食的朋友。H是四处考察食物的美食家小伙伴;来自云南的Iris,则在疫情后离开上海时尚行业,在墨西哥城开了一家卖饺子的特色Bistro。令人好奇的是,旅途迥异的我们,如今挑选自己喜欢吃的东西?而在世界各地的旅居和探索,怎么改变了我们的饮食习惯和对美食的看法?「地道」对美食来说,真有那么重…
  continue reading
 
大家好,这期播客番外录制于纽约布鲁克林的中国城Sunset Park,是一期心血来潮的即兴对谈。 它发生的时刻是这个样子的: 某个平凡的八月傍晚,我煲了一锅酸萝卜老鸭汤,叫上了住同一栋楼的朋友梦来喝汤。梦是之前的播客嘉宾,也是长居纽约的酷儿摄影师。跟我一样,梦在整个疫情期间都没离开美国。梦即将要被我忽悠去清迈,成为我在清迈「此处」空间的第一位驻地艺术家。 汤过三旬,两个人开始闲聊。夕阳在窗口徐徐沉下,地铁不时呼啸而过。在氛围感拉满的环境里,两个曾经自嘲「文艺青年」的朋友,谈起当年写过的文字、创作的影像,以及某些承载着许多「文艺」碎片的某个中文互联网时代断面。 那是实名制和大数据还是陌生概念的时代,人们才刚刚感受到社交媒体带来的联结。那也是许多青少年首次在互联网学者表达自己、寻找社群的发端。 …
  continue reading
 
新一期的「行星酒馆」是个家庭KTV局。 搞了两个音响,接上声卡和麦克风,请来了泛文化播客「疲惫娇娃Cyberpink」的主播小蓝与摄影师Meng. 从周杰伦的《安静》与王菲的《矜持》开始,唱足三旬过了瘾,才聊起来:你在异乡,还唱K吗? 和众多宏大命题相比,这问题看起来何足道哉?有趣的是,「唱中文K」这个听起来平淡无奇、甚至在国内逐渐式微的活动,却承载着各种微妙的离散情绪和体验。 一方面,它的繁荣来自一个特殊而迅速流失的「过去」。90、00年代KTV产业,可以被看做某个时代多方面的缩影—— 躁动而充满生机的华语唱片工业、被「两岸三地」模糊叙事滋养的文化联结,以及许多八九零后生人充满印记的青年时代。 另一方面,「人在异乡」又给唱K带来了不同的滋味。没了语境和听众,吃着「白人饭」、进入多是开放Mi…
  continue reading
 
今年农历新年时,泰国街头突然冒出一些星星点点的中文海报。第一次见到时,我正在小城里散步,陡然瞥见电线杆上手写的几个大字,不由心头一震。 海报上写着,“爱自己,爱伙伴,爱CHOSEN FAMILY,爱大地,爱自由,NOT YOUR PATRIOT”。寥寥数语,也没有落款。但却像一根针,把什么东西刺破了:在异乡的公共空间里,竟原是有其他使用中文的陌生人,放出这样友善而充满希望的讯号。在一个有人能用“反殖民话语”把社会主义价值观刷满涂鸦墙的时代,这张小城电线杆上的海报,却出乎意料地直白与真诚:没有愤世嫉俗与花里胡哨,也没有装腔作势与后现代解构。 看惯了太多中文谜语和暗号,这几句话简单得不需要阐释,它的直白甚至有点陌生。而那句“爱CHOSEN FAMILY”,更一下带起了千头万绪 —— 我的chos…
  continue reading
 
去年夏天,我的人生陡然转向:不但辞掉了工作,我在新冠疫情割裂世界三年之后,第一次离开北美,回到亚洲。 全副家当精简成两大个行李箱,这一走快一年。 从香港,台湾,再到越南,泰国。这场出走的开始,恰好横跨了种种海内外动荡,不少中文世界的朋友们选择离开。而后紧接着,就是种种剧烈转向,许多海外朋友陆续回到亚洲。因为这些因缘际会,被时代洪流冲散的朋友,终有了聚首的时候。 而「行星酒馆」的第一期,正是这个播客源起的故事。 去年10月,我与好友Sig在疫情失散三年后在泰国重逢。我们各怀自己的包袱,但最终却又在泰国的北部,分别找到了新的生活坐标。 而这是重逢六个月后,我们即将再次离别时,我们发生的一段对话——关于旅居,关于清迈,以及这短短半年间,我们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 (00:57)-行星酒馆播客的诞生 …
  continue reading
 
大家好,欢迎来到行星酒馆,一个在动荡时代里,分享离散故事的华语播客。我是主播东尼。过去几年里,很多中文世界的朋友,都不约而同地陷入了一种断裂、失语和麻木。然而,越来越多的中文世界的人们,正开始在物理上或精神上选择离开故土,找到了新的身份和生活。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行星酒馆」,想要探索一个简单的问题:这样的时代里,我们作为个体,究竟在经历着什么?而你即将听到的,就是这许多对话中,一些闪亮的时刻。|泛用型播客平台搜索「Planet Speakeasy」,订阅收听行星酒馆 |在Instagram上关注我们,获取更多节目资讯与视频片段:https://instagram.com/planet.speakeasy|也可以关注行星酒馆YouTube频道收听播客:https://youtube.com/@…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Ghid rapid de referință